人民网北京10月18日电(记者沈家平)10月18日,2025年(第六届)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在北京召开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会上发布了《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(2025)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。 《报告》利用最新调查数据,对生成人工智能的用户使用情况、行业应用、政策制定等进行研究分析。 《报告》显示,到2025年6月,我国生成人工智能用户规模将达到5.15亿,渗透率达36.5%。图:沈家平 用户群呈爆发式增长。年轻、老年用户和高学历用户是主要群体。报告显示,生成式人工智能已逐步融入我国各类群体的日常生活,用户基础和渗透率n已经成长了。首先,半年内用户数量翻了一番。上半年,国内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取得重大进展,成为春节期间社会关注的热点,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渗透。上半年,我国生成人工智能用户数量增加2.66亿,半年增长106.6%。其次,年轻、老年、高学历用户是主要用户群体。全部人工智能用户中,年轻用户、40岁以上用户占比74.6%,大专、本科以上用户占比37.5%。这两个群体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主要用户。国产大型车型受到用户青睐,赋能各领域智能化转型升级。 《报告》显示,中国相关企业正在积极投入研发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。国产大规模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广受用户青睐,推动各类应用场景的智能化转型升级。首先,90%以上的用户更喜欢国产大车型。随着国内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,相关产品日趋成熟,用户体验得到显着提升。一项对生成人工智能用户最常使用的产品的调查发现,90%以上的用户首先会选择使用国产大型模型。其次,生成式人工智能有助于提升各领域发展质量和效率。生成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,探索实践日益深刻。截至2025年8月,共注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538个我国,已注册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263个。生成式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智能搜索、内容创作、办公助手、智能硬件等各种场景。在农业生产、工业制造、科学研究等领域也积极探索和实施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,体现智能成为发展热点。 《报告》显示,我国将继续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,同时突出应用导向,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具体应用场景中持续渗透。一是产业体系更加完善。目前,我国已开发出覆盖核心层、框架层、模型层、APP的完整工业智能体系应用层。产业链涵盖芯片、算力、数据、平台、应用等相关环节。二是专利数量全球领先。随着技术环境的不断优化,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话语权将不断上升,成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革新创新的重要力量。截至2025年4月,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已达157.6万件,占全球申请量的38.58%,位居全球第一。第三,具身智能成为发展热点领域。具身智能一直是上半年投融资的热点领域。相关产品逐渐走出实验室,应用于教育、医疗、线下服务等场景,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拓展。线下服务。